【文/深度评车&财经三剑客】作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第二个合资品牌,上汽奥迪自筹备起便波折不断,如今成立四年多专业配资实操盘,不仅营销高层频繁更迭,销量也远未达预期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艰难挣扎的困境。
上汽奥迪项目的筹备工作早在2016年就已启动,然而推进过程可谓困难重重。当时,该项目遭遇了一汽奥迪经销商的集体抵制,这股强大的阻力使得上汽奥迪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。这一搁置就是五年,在这五年间,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崛起,凭借着不断提升的技术和性价比优势,对合资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压力。同时,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,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等新兴品牌迅速崛起,开始抢夺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。上汽奥迪在筹备阶段就遭遇如此重大挫折,为其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。
上汽奥迪成立后,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一职变动极为频繁,几乎一年一换。最初,贾鸣镝担任该职位,他参与过上汽奥迪的筹划,并主导项目谈判,按理说对项目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控能力。上任之初,他立下了不少目标,在2022年初接受采访时,公开表示希望上汽奥迪的销售规模在第一年能够超过5万辆,A7L的目标是月销3000-5000辆。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上汽奥迪2022年累计销量仅为6280辆,尚不足新势力品牌的一个月销量,贾鸣镝的豪言瞬间化为泡影。
展开剩余54%不仅如此,贾鸣镝还曾宣称上汽奥迪的产品定位不但要高于一汽奥迪,还要高于奔驰和宝马。但在销售压力面前,上汽奥迪却不得不全系降价,这与他所强调的豪华定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,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。为了寻求转机,上汽奥迪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来注入新的活力,2023年3月,杨嗣耀接任贾鸣镝出任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。
杨嗣耀接手后,上汽奥迪销量有了一定提升,2023年累计销售汽车30007辆,同比大涨377.8%。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他采取的“以价换量”措施,包括官方降价、推出限量版车型、高折扣的员工内购价等。这种短期的促销手段对于豪华车品牌来说并非长久之计,不断的降价只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产生质疑,进一步损害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。最终,在2024年9月,杨嗣耀也被换掉了,改由谢施奇担任上汽奥迪营销事业部总经理。
谢施奇自2011年加入上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,拥有丰富的销售规划工作经验,在多个销售相关岗位上担任过重要职务。对于想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上汽奥迪来说,他的经验和能力被寄予厚望。他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,数据显示,上汽奥迪2024年累计销量达43220辆,同比增长70%。然而,平均算下来,月均销量只有3000多辆,这样的销量规模对于上汽奥迪来说显然不够理想。
与一汽奥迪同期61.12万辆的销量相比,上汽奥迪的差距可谓巨大。谢施奇曾多次强调上汽奥迪是“豪华新势力”,2024年广州车展期间,他还表示上汽奥迪既具备豪华的基因,又有新势力的冲劲和潜力、动力,对未来用“持续蓄力”和“发力”两个词来概括。但2025年以来,上汽奥迪官方似乎从未公布过销量情况,这不禁让人对谢施奇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“成绩单”产生怀疑。
上汽奥迪从筹备到成立后的这四年多时间里专业配资实操盘,历经了筹备波折、高层动荡和销量惨淡等诸多困境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,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,上汽奥迪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,恐怕难以在豪华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。
发布于:北京市信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