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前到云盖寺的时候配查查配资,就奇怪在这偏僻的地方,怎么会有一个千年古镇。
唐李世民曾游云盖寺:“东望香炉山,西观瀑布水,飞流三千丈,崩摧数十里。”贾岛留诗:“一山来了一山迎,百里都无半里平。宜是老禅遥指处,只堪图画不堪行。”
一般繁华的地方都是交通要道,一直到明清,云盖寺镇都是名副其实的水旱码头。
镇安县境内通往西安方向的大道共有两条:一条是沿乾佑河翻古道岭的道路,称“古道岭道”或“乾佑河道”,另一条就是“云盖寺道”。
“云盖寺道”由镇安县城向西北沿县河,经云盖寺、黑窑塘、翻小庙岭(今小磨岭/小木岭)抵柞水通长安,在镇安县境内长47.5公里。
以前乾祐河道山狭路险水流湍急经常断路,“云盖寺道”是西安与安康之间的主要道路。清朝这里是驮运道、邮道,1958年还沿此路修建了“镇柞公路”。
但是,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沿乾佑河而行的102省道建成后,镇柞公路降级为山里的“村村通”公路(小云路)。
这次我走这条路,用手机导航都导不过去,只好使用骑行导航。
过了云盖寺镇不久,右拐就上了云镇水库,没有想到这个水库规模还蛮大,烟民人对这个水库都有贡献。
呵呵。
一侧护坡上都有蜂箱,“云上崖蜜”,是不是个好东西?
从大坝上远望云盖寺镇,真是深山一处繁华所在,要是《西游记》中师徒在深山中走好久,看到这样的地方,一个会大呼:这里有个大堡子。
水库的水还是碧绿碧绿,风清气爽,是个乘凉的好地方。
我们的第一站是黑窑沟村,岔路口有陈彦题写的村名。看过小说《装台》的应该知道这个村。
我这段时间看《主角》入了迷,对陈彦还是很感兴趣的。
当然,我到这个村子不是像《装台》中的刁大军找初恋,而是去看“刘家大院”,这是有二百多年的老院子。
据说当年刘家的土地从云镇一直到镇安县城,土改时候把整个院子分给40户人家住。
虽然老房子已经残破,但是依稀能看出往日的风光。
从黑窑沟退出来往西华村方向右拐,就和水库东边的公路汇合到一起了。
西华村据说来过中央的大人物,各种产业发展的很不错。
不久就看到这座小桥旁边的古榔树,秦岭中古榔树挺多。
树有150年,不算古老,但是临河而长,颇有风姿。
一路的景色真是不错,白云突突突的就从岭上升腾起来,白墙红瓦的新房和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不停在路边闪现。
这是第二处古树,一对儿双生的七叶树,也有人说是梭椤树,当地人称为夫妻树,在路边大秀“恩爱”,据说相亲相爱800年了。
这一条路上还有一株千年红豆杉,撑着一把巨伞傲立于半坡上,枝繁叶茂神采奕奕。
西华村名气大,还在于这里是一处休闲纳凉的好地方。
这里有农家乐,有蓝莓采摘,周末来的游客不少,这个季节正是蓝莓采摘的时候。
本来想着没有汽车导航路况不好,谁知道这一路倒是很顺利,不但景色美,会车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。
过了几个菌类种植园,就到了梁顶,从这个位置看上去,整条沟都清清楚楚,据说运气好能看到云海。
梁顶也是镇安和柞水的分界,这里奢侈的还有一个电动门,第一次在分水岭见到这么高档的东西。
小木岭海拔2077米,不算低了,怪不得下面的西华村农家乐多,夏天来这里肯定凉快。
从这里往下,弯道比刚才多一些,不过路况都不错。
当然,景色也不错。
下面村子也种植菌类,柞水县的主导产业。
找了个菌棒拿起来拍张照,看看这丰收的样子。
从这条路出来就到了石镇村,这里属于柞水县城不远了。
石镇有条老街,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,下一篇再说,清持续关注。
一条千年古道,现在成了一条隐秘的山路,没事走走,还是不错的。
云水终南:信步荒野,访路探幽,乡俗俚语,负暄问道。走向山林乡野,探索身边美景,感受民情风俗
信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